【广州日报】又有新成果!中国这项技术获国际器官移植大咖点赞

2021-03-23

    中国器官移植团队又传来好消息!一项最新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晓顺团队在世界上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与传统器官移植技术相比,能大幅降低移植肝脏损伤,从而提高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3月23日从中山一院获悉,该院已完成84例无缺血肝移植术,并将该技术运用于肾移植。何晓顺透露,世界上首台无缺血心移植手术已完成动物实验和临床准备,即将实施。


    国际移植“大咖”来穗观摩


    3月17日,一位年仅35岁的男性在中山一院顺利地接受了无缺血肝移植手术。他因为患有乙肝而进展为肝硬化,肝脏功能无法代偿,并曾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只能通过换肝来重获新生。
    手术过程中,一位外国专家目不转睛地“围观”手术医生行云流水的操作,不时举起手机进行拍摄。原来他是德国移植协会前任主席、世界肝胆胰外科、肝肾胰腺移植领域顶级专家Bjoern Nashan教授。



Nashan教授(图右一)认真地观摩手术,不时用镜头记录


    这次访华,Nashan教授是专程来观摩由何晓顺团队在世界上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手术的。术后接受采访时,他称赞中国学者“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并表示这一技术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期待“今后能与中国团队进行合作。”



    据了解, 自2018年应用于临床以来,“无缺血”器官移植受到国际器官移植界的认可和关注,被评价为“实现了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理想移植。”欧洲和美国的多位知名器官移植专家此前先后“组团”到中山一院参观“无缺血”器官移植手术,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新技术助移植器官顺利“上岗”

 
    “无缺血”器官移植手术借助多器官修复平台,在器官获取、移植的过程中保证“血一直是热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器官“活力”,令移植后的器官得以顺利“上岗”。
    何晓顺教授介绍,该团队近日完成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显示,这一新技术相比于传统肝脏移植更具有优势,避免了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排斥反应没有增加,患者迅速康复;同时显著降低了肝移植手术风险,保护了受者的心、肺、肾等功能,减少了危及生命的“复流后综合征”的发生。
    何晓顺表示,“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即将在上海仁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8个医疗机构的器官移植中心推广,将令更多患者受益。


    新闻知多D
    接种疫苗应在器官移植前


    持续一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国际器官移植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谈及新冠疫苗接种对器官移植手术的影响, Nashan教授表示,考虑到器官移植之后受体免疫力的波动,常规操作是在器官移植之前为受者接种流感等疫苗,以增加对流行性疾病的保护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521095&site4=&columnID=400#/detail/1521095?site4&columnID=400
报道时间:2021-03-23